贫困大学生 我们来帮你

发布日期: 2006-03-08 17:10:15|访问量:230

本报讯(林慎)“我很同情这些孩子的处境,想捐2000元聊表心意,钱虽不多,但希望他们能坚持学业……”本报报道5名贫困生的不幸遭遇打动了许多善良人们的心,他们纷纷致电本报,询问贫困生的具体情况和资助方式。截至记者发稿时,苍南的黄先生已经确认资助郑鲁浙四年的学杂费,温州矿山井巷工程有限公司通过苍南县统战部已经分别向钟昌盘和钟政添捐赠5000元。

    昨天下午3点许,在记者牵头下,林萍与瑞安市王先生来到了本报,林萍开朗了许多,在听到有那么多人关心着她后,林萍漾开了笑脸,一再要求记者一定要代她向好心人表示感谢。“虽然我的求学之路比较坎坷,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来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热心人王先生仔细询问了林萍的详细情况,虽然没有最终确认资助林萍,但王先生表达了肯定会资助贫困生的意愿。随后,王先生热情地将远在苍南县赤溪镇圆屿村的林萍送回家。市区80多岁的陈老伯,本来也要赶到报社看望林萍,因为临时有事,没有成行,虽然有些遗憾,但陈老伯准备明天将3000元送到本报,由本报转交给林萍。

    自从本报刊登了贫困生无钱上学的遭遇后,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以不同方式向他们伸出了援手。苍南的黄先生在得知郑鲁浙的处境之后,将郑鲁浙接到灵溪,不仅替郑鲁浙缴了一学年6000多元的学杂费,还买了两套衣服给他。“看到这么懂事的孩子仅仅因为贫困可能会失去上大学的机会,真是于心不忍,我已经决定将他四年的学杂费全包了。”温州矿山井巷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先生看到报纸后,嘱咐工作人员给钟昌盘和钟政添汇去了5000元;杨先生代表龙湾区龙水电信局致电本报,希望资助钟昌盘每学年一半的学费;乐清的彭女士想捐3000元;永嘉的潘女士看了报道,心里很难过,想捐2000元,希望孩子们不会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

    为了帮助贫困生实现大学梦,本报党报热线记者将继续分赴实地核实贫困生的有关情况。为了架起贫困生与爱心人士沟通的桥梁,帮助贫困生实现大学梦,本报党报热线将于9月1日(下星期三)早上9点在本报召开“2004爱心助学行动”,届时,欢迎好心人士能抽空光临,帮助这些贫困生。

    爱心捐助热线:88869996

    爱心捐款账号:1424859980110001993

    户名:林慎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

    父病故母改嫁,包晓明依靠每月80元的救助金生活,却考了全县第二名
      
   贫困大学生 我们来帮你

    包晓明:泰顺县联云乡后坑村

    高考成绩:641分

    录取学校: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后坑村地处偏僻,自然条件很差,是泰顺县有名的贫困村。包晓明的家庭和村子同样贫困,父亲长期患病,不幸于2001年3月病故,并欠下5万余元债务。由于家境贫寒,债台高筑,母亲无力维持生活,无奈只得改嫁到外地。因为母亲的新家庭也比较艰难,无法给包晓明多少支援,幸亏民政部门给他办理了每月80元的最低生活救助金,勉强维持生活。而包晓明上高中时,主要依靠一名教书的亲戚、学校、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才得以完成学业。

    在如此艰辛的环境中,聪明勤奋的包晓明仍在学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年高考,他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了。然而,每学年学费就要4800元,面对这笔天文数字,这个不曾向贫穷低头的男孩子哭了。随着开学时间的临近,他心急如焚,恳求好心人助他上大学,他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爱心使者。

    昨天,记者向联云乡林副乡长证实了包晓明的情况。林副乡长说,这个孩子很不容易,也很上进,如果有好心人资助他,一定能对社会作出更多贡献。本报记者 林炜



返回列表
招贤纳士 联系方式 返回顶部